协会简介
协会活动
- 【申报 | 8月23日截止】工信部组织开展2024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
- 关于组织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(浙江赛区)暨第十一届浙江省“火炬杯”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
- 关于组织参观“2024宁波国际照明展览会”的通知
- 关于举办杭州第19届亚运会照明建设工程与设计成果分享大会的通知
- 科技赋能 智慧照明 助推经济 ——2023年杭州城市照明发展论坛活动通知
- 科技赋能 智慧照明 助推经济——2023年杭州城市照明发展论坛支持单位邀请函
- 关于举办2023年杭州市城市照明建设维护青工技能比武的通知
- 关于开展2023年杭州市城市照明优质示范工程选树活动的通知
企业推荐
- 浙江大丰数艺科技有限公司
- 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- 浙江大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
- 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- 横店集团浙江得邦公共照明有限公司
- 杭州无限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
- 浙江永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- 杭州运河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
汤利忠:建设理想的城市
发布时间:2022-8-10作者:文章来源: 杭商传媒
滨和环境建设集团董事长汤利忠 杭商传媒朱旭洁/摄
你理想中的城市,是怎样的?
“环境宜居,街道清洁,以人为本的公共设施和服务,清洁绿色能源体系,资源无害化循环处理,居民安居乐业……”滨和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利忠用几个关键词做总结。
这些年,汤利忠带领滨和环境建设集团,为建设这样的理想城市,日复一日地默默奋斗着。
2004年,他成立了滨和环境建设集团的前身——杭州珍信照明工程有限公司。如今,公司已发展为员工规模达3000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业务范围从单一的照明工程,拓展到市政建设、环卫保洁、园林绿化、路灯照明、智慧交通、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等,成为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。
一路走来,汤利忠抓住机遇,带领企业不断创新,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,让城市生活更美好。
大莲花 杭商传媒周 柠/摄
点亮杭州亚运会
如果去过奥体博览城,不难发现那条横卧在美丽钱塘江畔,变幻多种光彩的“巨龙”。当人们惊艳于惊鸿一瞥中的美丽光彩,一定没有想到,从暗淡无光到五彩缤纷,这条“巨龙”只用了20多天——2016年杭州G20峰会前夕,汤利忠带领团队抢抓工期,出色完成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穹顶亮化工程。
在创业的过程中,汤利忠秉持着一种信念:对待所有的工程,都要100%的努力,100%的付出。基于此,滨和集团完成了一项项重大照明工程,给城市带去绚丽的风景。
在过往的成绩中,杭州钱江四桥亮灯工程获得中照一等奖,通过“潜龙腾调”、“花好月圆”、“复兴彩虹”三个主题演绎,夜晚的四桥呈现出欢快绚丽、多姿多彩的意境;西兴互通立交的景观照明工程,照明色彩随季节变化,宛如一条金色蛟龙盘旋在三桥南岸。还有杭州古运河——十里“银”湖墅,用水墨丹青的灯光效果,以点串线,打造渔火点点的江桥幕雨……
服务好杭州亚运会,是滨和集团眼下的重要工作之一。作为亚运会开闭幕式主会场和杭州奥体中心网球决赛馆,大小莲花的灿烂灯光提醒着人们杭州即将进入亚运时间。汤利忠正是点亮大小莲花的“魔术师”。
早在2015年年底,汤利忠就带领团队建设了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大莲花亮灯工程,项目对技术的要求极高,灯光不能有任何颜色偏差,每个灯的位置都必须调得非常准确,往往一盏灯要调试好几个小时。
亮灯工程用了近2000个大型投光灯,让整个体育场在夜晚化身一朵绽放的莲花,极具未来科技感。远远望去,“莲花碗”有五种颜色交替变幻,美轮美奂,成为钱塘江南岸的新地标,还拿下了业界知名的阿拉丁神灯优秀工程奖和中照照明奖三等奖。
2022年杭州亚运会召开在即,滨和集团有了更重要的任务——为奥体主会场打造灯光秀,强化大小莲花的联动。在汤利忠的带领下,“大小莲花”被绚丽点亮,带给了杭州市民惊艳和震撼的体验。
还有位于江虹路的滨江体育馆,场馆的内部灯光也离不开汤利忠和团队的付出。这个被称为“小白碗”的场馆,是杭州亚运会羽毛球比赛场馆,可容纳观众4000人,具备世界级羽毛球比赛的专业灯光系统,被亚组委确定为杭州亚运会、亚残运会比赛“示范场馆”。
场馆由篮球馆改造而成,灯光需要由原先的环形灯调整为垂直灯。改建中,场馆照明需要根据球场的整体布局、空间结构重新规划设计。每一盏灯都有特定的角度,对应场上特定的点,从而让场地的光照度均匀。
汤利忠介绍:“亚组委和中国羽毛球协会对场馆灯光的要求非常高,我们团队与中国羽协光开会就不下10次,安装方案也调整了10多次。”
羽毛球球小速度快,比赛中运动员抬头频繁,对于灯光照明十分苛刻。赛场灯光不仅要满足运动员比赛要求、观众的观看要求,还需要满足电视拍摄、转播。安装完成后,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灯光检测极其严格。整个场馆分四个片区,一个决赛区,三个半决赛区,总共安装了160盏灯,每片场地检测点多达120多个,每个点都要进行360度检测。可以说,滨和的施工团队经受住了最严苛的考验。
在照明行业深耕,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研发。汤利忠注意到,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兴起,近几年,智慧路灯在各地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中成为“新宠”。他带领团队,以路灯杆为载体,打造智慧照明系统,落地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过渡园区智慧路灯项目。此外,还致力于直流供电系统、综合智能配电、电源及控制技术的研发,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。
奥体博览城夜景 杭商传媒朱 浩/摄
布局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置
目前,我国每人每天大约产生0.8公斤的垃圾,全国日产垃圾约104万吨。通过垃圾分类管理,现实垃圾资源化利用,成为当务之急。
几年前,滨和成立了专业的环保企业,用过“新型智慧互联网+垃圾分类”系统,以先进的环保理念,落地的垃圾分类回收方案,为政府提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、垃圾智能回收等全套运营解决方案。例如,为了培养市民主动垃圾分类的习惯,滨和通过垃圾换物活动,举办各类可回收垃圾专场活动,有效地将资源回收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小区、到家庭,解决了资源回收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,居民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在汤利忠看来,这些年杭州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很好,尤其是城市垃圾清运,要求生活垃圾不过夜,专门开辟了夜间垃圾清运线,城市的文明度也因此提升。
2016年,汤利忠带领集团在垃圾分类领域迈出重要一步——投入1.68亿元专项资金,在富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兴建了易腐垃圾处置中心,引进了两条餐厨垃圾处理生产线和一条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生产线,推动垃圾“变废为宝”。
如今,有不少“取经者”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,到滨和集团位于富阳的垃圾处置中心参观学习。这里看不到垃圾成堆,也不会有恶臭扑鼻。中心采取“收运处理一体化”模式,全程将垃圾密闭化运输到处理中心,废气处理环节全封闭生物除臭,采用除臭离子新风系统结合负压保温隔热车间。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负压保温隔热预处理车间。
汤利忠认为,杭州垃圾分类处理走在全国前列,以后很多城市都会学习跟进,这是很大的市场,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。“我们6年前就开始布局垃圾分类产业,希望在杭州做成标杆。”
富阳易腐垃圾处置中心是浙江省重点示范项目,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,目前日均处理餐厨垃圾超 300吨,年处理餐厨垃圾量10.5万吨,年出产再生油脂3000吨,年出沼气500万立方米,装配二套750KW/h沼气发电机,年发电量达到700万度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50吨,整体技术已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。
中心只需要30名工人,指挥控制中心配有两名员工,从生产调度、安防到设备监管完全实现智能化操作。工厂利用餐厨垃圾油水分离、中温厌氧发酵等过程,产生沼气发电,目前已经并入国家电网,获得发电的收入,另一部分用于厂区自体供热。
近日,四川一家专注于餐厨垃圾资源化的企业,转让“拟开发”的600万吨CCER(核证自愿减排量)对应的特定资产收益权,获得了2亿元。这让汤利忠看到了新的机遇,“未来,我们也会探索利用CCER指标的开发实现经济收益。”
餐厨垃圾清运及垃圾分类处理业务,对于汤利忠和他的团队来说,是一次全新的创业。不同于别人的小打小闹,滨和集团的易腐垃圾处置中心从一开始就高起点高定位,汤利忠说:“要做就力争做行业领先。”
对于1.68亿元的投资,汤利忠平和地说:“风险时时刻刻都有,不可避免。做企业,干事业,肯定冒风险。我们每天泡在风险里面,但不惧挑战,本身就是企业家应有的精神。”
理想中的城市 杭商传媒朱 浩/摄
注入绿色新理念
从照明工程转向垃圾分类处理业务,汤利忠坦言,企业有生命周期,城市建设也有周期。修好一条路后,十多年内几乎不会再有新的路灯照明业务。“杭州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都慢慢饱和,照明工程的业务日益减少。如何让企业持续发展,保持活力,是我们管理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”
企业发展需要新的理念注入。
保护生态环境,推进生态经济发展,是党和政府新的发展理念,在浙江创建生态省,打造“绿色浙江”的号召引领下,汤利忠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新的方向。布局垃圾分类处理及循环使用,变废为宝,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。
“垃圾天天产生需要处理,作为处理企业不用担心业务的周期性,也不用担心业务需求的萎缩,富阳的处理中心建成之后,还能去外地建立新的易腐垃圾处置中心,通过技术输出和运营输出,服务当地的同时,创造新的企业利润增长点。作为民营企业,我们真正践行了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的理念。”汤利忠总结说。
2016年对汤利忠来说,是特殊的一年。
这一年,汤利忠带领滨和实现了集团化运营,并将企业正式更名为滨和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,从原本单一的照明工程建设业务,拓展到市政建设,环卫保洁和园林绿化养护等多元化业务,将公司未来发展定位为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。用汤利忠的话来说,就是“做城市综合运营的管家”。
经过多年努力,滨和集团不断拓展发展路径,成功实现了从工程建设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型。
汤利忠在藏区康定做公益 杭商传媒徐青青/摄
投身社会公益
今年夏季,杭州高温天超过往年。
高温炎热天气加大了室外照明设施的用电负荷,增加了安全隐患。为了保障员工安全,汤利忠要求集团上下加强巡逻排查,同时调整高温期间的工作时间,将原本的下午休息时间推迟一小时,错开一天中最高温的时间点,并为一线“亮灯人”培训消暑防暑安全工作知识,确保万无一失。汤利忠说,“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虚的,不是你捐多少钱,首先要对自己的员工好一点。”
此外,汤利忠要求每日岗前对上岗的环卫人员进行血压检测,叮嘱一线人员注意及时休息,根据天气预报当日气温达到37℃以上时,安排一线人工作业避高温时段休息。
早在2016年,滨和集团就在杭州全市18个城管驿站推出“滨和爱心包”活动。每月20号,环卫工人都能在城管驿站吃到热乎乎的包子,喝到甜甜的豆浆。
作为民建会员企业家,汤利忠还积极致力于湖北恩施、贵州雷山、四川广元、新疆阿克苏等地的对口帮扶工作,多次参与民建“思源工程”,“送光明”“扶贫帮困”“捐资助学”“同心抗疫”等社会公益活动。
汤利忠说:“企业发展了顺便做点公益,企业做大了,能力就大了,回馈社会的责任也相应地大了。”他和记者分享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活动——西湖国学馆小小鸟公益夏令营活动。汤利忠是“小小鸟计划”首位公益合伙人,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“小小鸟助学金”,资助品学兼优学生直到完成大学学业。
2018年暑假,来自湖北恩施、贵州雷山贫困地区的12位小朋友,和16位杭州一线环卫职工留守儿童背着统一配发的新书包,穿着新衣服,在西湖国学馆一起学诗、练字、唱诵。“这些小朋友之前连火车都没坐过,都是第一次来杭州,看到他们有种说不出的感觉,可能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杭州。考大学是他们唯一的走出来的机会。我们提供助学金就是为了他们考上大学后,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。”
樱花跑道 杭商传媒马晓才/摄
采访手记:
汤利忠很爱运动,他的办公室里放着跑步机和室内划船机。接受记者采访前,他刚打完一场畅快淋漓的乒乓球。他最喜欢的放松方式是带着员工们,绕着科创园区散步,天不那么热的时候,每天都要走40分钟,边散步边聊天。我们问他都聊些什么,他笑着说聊聊工作。
不同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拼命三郎式的工作,他更注重放权,重要的事物交给团队去做,不必事事躬亲,给员工足够的成长空间。
这或许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。1997年,刚刚毕业的汤利忠不甘平庸,选择去上海闯荡,进入一家照明公司做销售。之后创业,从籍籍无名的小型照明项目,到万众瞩目的杭州G20峰会国际博览中心穹顶亮化工程,汤利忠走了整整12年。知道成功的不易,他在企业管理中更懂得提纲挈领,有的放矢,善抓重点。
对于企业发展的愿景,汤利忠也说:“在努力的前提下,尊重市场规律,不强求。这也是我的人生态度,任何时候,公司稳健经营最重要,守住业务,苦练内功,让企业自然而然地成长。”
他不追求企业上市,也不谋求打造家族企业,或是做百年老店。“做好眼下的事情,稳健走好每一步,以创新致胜。”